2011年,于我是一个极其特别的年份。那一年,我考入了太平区检察院,成为反贪局一名侦查人员。那一年,我喜得一女,成为了一个父亲。作为一名新进的检察人员,我要学习的很多。作为一个父亲,我要适应的也不少,两个角色的同时降临,对我的工作和生活都有着别样的影响。
几年来,我参与办理的案件众多,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而这些人中,最让我感慨的是“各种各样”的父亲。
今年我办理的第一起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是一名父亲,而且刚刚成为父亲两个月。从他迈进办案区第一步开始,就明显感觉他心事重重,有话想说却欲言又止。两个小时过去了,审讯没有进展,从犯罪嫌疑人嘴里依然找不到钱款的去向。就在僵局似要形成的当口,外调组传回了嫌疑人的身份背景信息。此人平时老实谦和,夫妻恩爱家庭和睦,有一个两个月大的儿子。案情分析会上,大家认为嫌疑人的顾虑应该是他的孩子。此时‘父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称谓,已然成为了这个男人心里一块大石!向左倾放不下孩子,就会一直选择缄默;向右倾为了更好地守护孩子,他就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由此一个攻心的审讯方案形成,接下来的讯问非常顺利,经过半个小时的耐心说服,举明法理,犯罪嫌疑人交代了全部问题,后来不光此案顺利办结,还牵出了另一起案件,综合考虑对其采取取保候审的强制措施,办完手续临走时,嫌疑人对我们深深鞠了一躬,说一句“对不起”,当时我们很诧异。他说:“我刚来时没交代问题不是故意与检察机关不配合,是怕交代了就出不去了,想到家里的孩子就没了交代的勇气”。
犹记去年冬天办理的一起案件,两名犯罪嫌疑人都是父亲。一个人到中年,成熟、沉稳;一个年纪很轻,家有小孩。在案件办理过程中,两个人有着极大的反差。中年父亲不紧不慢“对答如流”。年轻父亲则焦虑不安“避重就轻”。随着外围取证不断出现重要证据,两人开始有所交代,但始终不能触动那根“中枢神经”。于是我们加大审讯力度,当天将案子拿下,避免串供。当最后一份笔录做完我走出审讯室时,天边已经泛起鱼肚白,整整一夜,在铁的证据下,两名嫌疑人终于将犯罪事实和盘托出。
我站在窗边回想这整夜的一幕一幕,两个人的各种表现在我脑海里像电影胶片一样划过,我却没看到一个父亲的模样,只有嫌疑人诡辩的眼神和面对证据不得不交代的无奈。
当天早晨,冬末的清晨冷得发灰。两名嫌疑人被刑事拘留,到达停车场时,几位家属正站在寒风里等着。中年父亲高高瘦瘦的儿子走上前,侧身拥住父亲,一只手拍了拍父亲的肩头,轻声说了句:“爸,你好好的”。父亲的肩膀轻颤了一下。另一边,年轻的父亲看着小女儿,泪眼婆娑。
都结束了,当车门关闭时,我突然感觉中年父亲的盔甲碎了,一刹那整个人都垮了,而年轻父亲的眼里也异常黯淡……刚刚讯问室里最狡猾的犯罪嫌疑人,那样阴冷诡谲的目光在面对孩子的那一刻,只有慈爱与不舍。
作为父亲,我深深体会到一个父亲对于即将缺席孩子成长的那份遗憾和悔恨,但这也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作为父亲必须堂堂正正地做人,不仅仅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呵护者,更要成为孩子成长路上最闪光的路标。
(作者:阜新市太平区人民检察院 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