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惘的人生如何“重启”?
身陷困境的企业怎样挽救?
牵连近百老人的骗局能否击破?
小区里的燃气安全隐患何时才能消除?
......
讲好检察故事
守护公平正义,传递司法温度

近日,为深入推进“质量建设年”工作部署,认真贯彻落实高检院关于开展第二季“新时代检察故事汇——检察官讲述办案故事”活动和省、市院案例演说会的相关要求,沙河口区检察院组织开展“‘沙’场点兵——案例讲述会”,2名企业代表和5名特邀检察官助理应邀参加。
检察干警讲述了近年来办理的5个典型案例,内容涵盖优化营商环境、打击整治养老诈骗、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公益诉讼助力安全生产、“三对接”完善社区矫正等多项涉及民生、惠企、基层社会治理的重点工作,诠释了新时代检察人忠诚奉献的“底色”,展现了能动履职的“亮色”,彰显了司法善意的“暖色”。
一、给企业一次机会,为市场留一个主体

“如果一诉了之,将很可能导致一个正常经营的企业陷入困境,一批员工丢了饭碗......”在办理一起涉民营企业单位犯罪案件中,检察机关坚持打击与保护并重,综合考量涉案人员认罪悔罪态度及该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作出的贡献,依法作出相对不起诉的决定,以更加灵活务实的司法措施,力促企业“活下来”“留得住”“经营得好”。
二、织密防范诈骗安全网,筑牢老年生活防护线

80名老年人,1400余万元集资款,犯罪嫌疑人万某为了一己私欲将他们的养老钱挥霍一空......面对老人的急切期盼,检察官提前介入引导侦查,仔细甄别每一份证据,认真审查每一节事实,同时做好追赃挽损,通过对资金流向的补充审计,及时发现犯罪嫌疑人隐匿的300万元赃款。经过政策攻心,犯罪嫌疑人最终认罪伏法,全案共退赔损失400余万。拿回了养老钱的老人们感慨道:“天终于亮了,我们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
三、“无知妈妈”迷途知返,为爱担起抚养责任

年仅16岁的小花产下一名女婴,慌乱情急之中将其遗弃。到案后,涉世不深的小花逐渐理解和认识到自己的过错,主动认罪认罚,愿意承担起抚养幼女的责任。本着“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最大限度教育、感化、挽救涉罪未成年人,促进涉罪未成年人悔过自新,检察机关作出了附条件不起诉决定,考察期为六个月,同时向小花母亲发出督促监护令,并开展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在了解到宝宝患有先天疾病且家庭困难时,第一时间进行了司法救助并号召干警捐赠婴儿用品。如今,小花的宝宝两岁了,检察官“妈妈”给宝宝过了个简单的生日,检察院就是宝宝的另一个家,检察官们会和小花一同保护孩子健康长大。
四、以我管促共管,共同提升社区矫正工作质效

社区矫正无小事。讲述者以一起社区在矫人员脱漏管案件为切入点,讲述了沙河口区检察院面对司法所与派出所之间信息不通畅、沟通不协调、工作不配合等问题,通过履行检察监督职能,探索推动“三对接”工作机制,即公安局与司法局对接、派出所与司法所对接、民警与社区工作人员对接,通过搭建沟通桥梁,消除隔阂误解,以我管促共管,切实提升辖区社区矫正工作的整体质效。
五、公益诉讼筑牢安全防火墙,守护人民群众幸福千万家

小区燃气出现泄漏,三名物业工作人员有一氧化碳中毒症状。因市民诉求问题的解决涉及市、区多家行政单位和企业,沙河口区检察院在上级院的指导下,通过立案调查,先后向多家市、区行政机关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各单位在十五日内对燃气泄漏问题整改落实。同时组织各单位多次召开现场推进会、圆桌会议、听证会,查勘泄漏情况、研究解决方案、通报整改进度。经专家论证,该小区的燃气安全问题已得到彻底解决,附近居民也吃下了定心丸。
这是一场工作交流会、效果展示会、岗位练兵会,更是一场检察官与特邀检察官助理的同堂培训会。在随后的座谈交流会上,特邀检察官助理和企业代表对这次案例讲述会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这些案件的办理体现了检察机关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法能动履职上有力度,心系百姓维护稳定、自觉服务民生上有温度,关切基层防范风险、促进基层社会治理上有深度。
在今后的工作中,沙河口区检察院将持续发挥典型案例的引领示范作用,认真学习好经验、好做法,加强法治思考,做到“以案析理”,更加准确地把握司法办案的法律要旨、政策导向、法治精神,用心用力用情办好每一起案件,以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