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检察动态>>理论研究
        被不起诉后相关记录应排除查询
        时间:2018-09-28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被不起诉后相关记录应排除查询

           作者:王亮  来源:检察日报

          我国建立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对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刑罚的犯罪记录予以封存。检察机关将封存范围扩大至被不起诉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相关记录,目的在于织密未成年人信息保护网,促进涉罪未成年人“零负担”复归社会。然而,在实践中,存在因被不起诉未成年人的相关记录被封存,就将其等同于犯罪记录的认识误区,进而使得有关单位能够查询到被不起诉未成年人的案件事实、被刑拘被逮捕记录等相关信息,导致未成年人即便被不起诉,在就学、就业、入伍等方面也会遭受歧视。因此,应当将被不起诉未成年人的相关记录排除在查询范围外,接受查询时应统一出具“无犯罪记录证明”。

          将被不起诉未成年人的相关记录纳入封存范围,旨在促进其“零负担”复归社会。刑事诉讼法建立的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封存的对象仅为犯罪记录,并未包含被不起诉未成年人的相关记录。检察机关通过《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等规范文件,将被不起诉未成年人的相关记录纳入封存范围,并规定了与犯罪记录封存相同的实施程序。检察机关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通过封存,实现对被不起诉涉罪未成年人更周密的保护,促进其“零负担”复归社会。

          不能因被不起诉未成年人的相关记录被封存,就将其等同于犯罪记录。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共有三种情形:一是“绝对不诉”,如情节显着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二是“相对不诉”,即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处罚的;三是“证据不足不诉”,即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检察机关作出的不起诉决定生效后,在刑事诉讼程序中具有终局性。被不起诉的人,其在侦查机关和检察机关的相关记录不应被认定为犯罪记录。

          综上所述,应当将被不起诉未成年人的案件事实、被刑拘被逮捕信息等相关记录排除在查询范围外,侦查机关在接到检察机关的不起诉决定书后应当通过技术手段立即将相关记录予以封存,在接受查询时应当统一出具“无犯罪记录证明”。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检察院)

          阳光检务
        案件信息查询
        官方微博、微信
        工作报告
        辩护与代理预约
          便民服务
        法律法规
        举报、控告、申诉须知
        检务指南
        大连数字图书馆
          本院介绍 more
        本院概况
        本院概况
        ·甘井子区人民检察院内设机构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365体育比分_beat365中国_beat365网页登录甘井子区人民检察院

        工信部ICP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号-1 技术支持:正义网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