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位置:首页>>检察文化>>警钟长鸣
        廉政之声 (2018第06期)
        时间:2018-06-29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修养是来自内心的善良

          约束自己,善待他人,这样有利于处理好自己和群体之间的界限和关系

          地铁上,人不少,座位上坐着一位年轻妈妈,怀里抱着孩子,孩子睡着了。这位妈妈一只手护住孩子,一只手托着孩子的鞋底。这样一来,孩子就不会踢到旁边的人。这个动作一直保持到他们下车。

          这一画面传上网之后,网友纷纷点赞,都很认可这个为他人着想的举动。有网友说,这种修养来自内心的善良。而善良的内涵之一就是能为他人着想。

          与之相对的,还有一幕不太和谐的场面,最近也引发了大家的讨论。某地一游泳馆,一位妈妈把5岁的儿子带进了女性更衣室。也许这位妈妈有难言之隐,但不可否认的是,她没有照顾到别人的感受。

          在公共空间里,能否处理好自己和群体之间的界限和关系,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人修养水平的尺子。怎么处理好?原则就是约束自己,善待他人。这个原则不是外在的规范,而是内化于心的素质。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不难,只要在做什么事之前,多想想自己的行为,会给他人带去什么样的效果,再去行动,可能就会收到大不一样的结果。

          一位小朋友扔垃圾,在垃圾桶上贴了张纸条,上写:保洁阿姨,垃圾桶里有很多碎玻璃,请你在拿垃圾袋的时候小心不要碰伤了手。

          相信保洁人员看到之后,心里会暖暖的,感觉到一份尊重,工作起来会更加仔细认真。这本属“多此一举”,但这位小朋友这么做了,在呵护他人的同时,增进了自己的修养,明白自己的举动与他人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不可肆意妄为,最终为社会平添了几分温馨。

          反过来看,凡事光想着自己怎么爽就怎么来,不管别人啥感受,那就不好了。

          你为他人着想,他人为你着想,让善意成为每个人的行为指导,整个社会运行成本将大大减少。生活在其中,谁不想?

                                                                                            ——转载于人民日报 628日 作者熊建

         图说检察
        大年初七,开工大吉!
        ·旅顺口区人民检察院组...
        ·旅顺口区人民检察院给...
        ·一图读懂旅顺口区人民...
        12309中国检察网
        案件信息公开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正义网

        · 365体育比分_beat365中国_beat365网页登录人民检察院

        版权所有  365体育比分_beat365中国_beat365网页登录旅顺口区人民检察院
        工信部ICP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号-1 技术支持:正义网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